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走进新课程系列讲座之三

来源: 日期:2011-05-20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评价改革方案和高中课改方案同步出台

   20021 227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基教[2002]26号)

    这个决定经国务院同意,从宏观上回答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与考试的一系列问题。

此前的2002年12月23日,教育部党组原则通过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关于评价与考试,要走出一些传统误区:

——认为评价就是考试。

——认为评价就是量化。

——认为评价就是甄别与选拔。

——认为评价就是老师对学生作裁决。

——认为评价是阶段性的工作。

——认为评价是领导或职能部门的事。

——认为考试就是纸笔测验。

——认为取消考试才能搞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基本框架

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三、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四、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五、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六、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改革

七、继续深化高考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1、贯彻方针:综合评价学生发展(高尚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

2、促进发展: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3、内容多元:学生(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潜能发展);教师(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修养)。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4、方法多样:考试、测验,其它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肯定、赞许、表扬、批评、反思、奖励……一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手段)。

5、注重过程: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6、重视交互: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基础性发展目标

                         内容标准

                                               学科学习目标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改进计划

    基础性发展目标(1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探究与创新能力。

    基础性发展目标(2

★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学科学习目标

    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知识目标

                           结果性目标

                                                    技能目标

        学科目标

                                                     经历(感受)

                           体验性目标      反映(认同)

                                                     领悟(内化)

 

   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考试——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方法可以多样(口头测验、操作考试、开卷考试等);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开放式评价——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教育教学中全程采用。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学生成长记录——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

   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各学科学业状况;教师评语。

评语应在教师对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教师评价体系

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

   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 (1)

◇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2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

   教师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

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坚决杜绝考试招生中的舞弊等腐败现象。

   继续深化高考改革

原则不变: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自主权。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公平竞争,公正选拔。

内容渐变:高考内容改革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科目待变: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方式探讨: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评价改革方案和高中课改方案同步出台

   20021 227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基教[2002]26号)

    这个决定经国务院同意,从宏观上回答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与考试的一系列问题。

此前的2002年12月23日,教育部党组原则通过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关于评价与考试,要走出一些传统误区:

——认为评价就是考试。

——认为评价就是量化。

——认为评价就是甄别与选拔。

——认为评价就是老师对学生作裁决。

——认为评价是阶段性的工作。

——认为评价是领导或职能部门的事。

——认为考试就是纸笔测验。

——认为取消考试才能搞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基本框架

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三、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四、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五、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六、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改革

七、继续深化高考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1、贯彻方针:综合评价学生发展(高尚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

2、促进发展: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3、内容多元:学生(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潜能发展);教师(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修养)。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4、方法多样:考试、测验,其它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肯定、赞许、表扬、批评、反思、奖励……一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手段)。

5、注重过程: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6、重视交互: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基础性发展目标

                         内容标准

                                               学科学习目标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改进计划

    基础性发展目标(1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探究与创新能力。

    基础性发展目标(2

★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学科学习目标

    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知识目标

                           结果性目标

                                                    技能目标

        学科目标

                                                     经历(感受)

                           体验性目标      反映(认同)

                                                     领悟(内化)

 

   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考试——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方法可以多样(口头测验、操作考试、开卷考试等);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开放式评价——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教育教学中全程采用。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学生成长记录——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

   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各学科学业状况;教师评语。

评语应在教师对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教师评价体系

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

   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 (1)

◇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2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

   教师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

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坚决杜绝考试招生中的舞弊等腐败现象。

   继续深化高考改革

原则不变: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自主权。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公平竞争,公正选拔。

内容渐变:高考内容改革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科目待变: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方式探讨: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