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湖南省普通高中
语文学科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试 行)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高中学生完成了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要突出课程的选择性,致力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进一步提高。选修课程的教学仍要体现基础性,要继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加深,既要注意与必修课相衔接,又要注意与必修课相区别,要体现选修模块的特点。选修课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为终身发展夯实语文基础。
二、课程结构及目标
(一)课程结构
湖南省语文选修课程共设5个系列,以模块为基本的结构单位,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每个模块安排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5个系列包括15个模块,分为必选和任选两部分。课程结构列表如下:
选修系列 |
模块名称 |
必选模块 |
任选模块 |
诗歌与散文 |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 |
|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
√ | |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
|
√ | |
小说与戏剧 |
4.中国小说欣赏 |
|
√ |
5.外国小说欣赏 |
√ |
| |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
|
√ | |
7.影视名作欣赏 |
|
√ | |
新闻与传记 |
8.新闻阅读与写作 |
√ |
|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
|
√ | |
语言文字应用 |
10.语言文字应用 |
|
√ |
11.演讲与辩论 |
|
√ | |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
√ |
| |
文化论著研读 |
13.先秦诸子选读 |
|
√ |
14.中国文化论著选读 |
√ |
| |
15.中国民俗文化 |
|
√ |
(二)课程目标
1.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2.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3.新闻与传记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
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
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4.语言文字应用
(1)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3)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5)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6)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7)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5.文化论著研读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三、课程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
(一)课程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在开设好语文必选模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地开设其他语文任选模块,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社团活动、读书报告会等形式来开设任选模块。
必选模块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下面提供一种必选模块的开课顺序供参考:
1.《文章写作与修改》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新闻阅读与实践》
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5.《外国小说欣赏》
(二)教学基本要求及建议
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凌乱随意、漫无计划,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模块特点的基础上设定,而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选修课的教学方法要与选修模块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相适应。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教师要努力寻求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下列表格中,“课程目标”是针对我省必选模块的特点,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提炼出来的,是设定必选模块教学内容的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是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 ,以使在模块教学及评价中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落实相应的要求;“教学建议”是就正确认识某模块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功能,把握其教学要点、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等方面提出我省必选模块的教学建议。
《文章写作与修改》
课程目标 |
教学基本要求 |
教学建议 |
1.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
1.树立创新意识,力求写出自己的个性。 2.掌握写出个性的基本途径,寻求表达个性化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 3.学习联想、想象等个性化写作的有效思维方法。 |
1.本模块主要针对高中生的写作现状,在“个性化写作”“材料的使用与处理”“认识的深化与成篇”“文章的修改与完善”四个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学重点,宜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新台阶。 2.教学宜采取以练带讲的方法,少讲、精讲,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写作指导和习作讲评上。“话题探究”“知识导引”“例文借鉴”可以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3.写作练习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是全篇,要加强自评、互评的指导。 4.《语言的锤炼》可以考虑分散讲授,课时的安排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灵活一些。 5.建议将本模块12节内容平均到36学时中。每一节3个学时,包括课堂写作、讲评。每一节至少安排一堂课写作。
|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
1.在写作过程中树立读者意识,考虑写作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 2.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 |
3.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 |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感悟自然、社会,审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从生活中提炼写作材料。 2.有意识地捕捉写作动情点,学习综合运用叙事手段,对叙事作“横断面”“纵断面”的剪裁,增强文章的深度和感染力。 3.学习选择、加工、处理、使用材料的方法,对材料能进行“有机转化”“压缩扩展”。 | |
4.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
1.在写作中学习并运用联想、想象等感性思维方法。 2.学习并运用分析、概括、说明、梳理等理性思维方法。 3.学习并运用拓展思路、变换视角、寻求新形式等创新思维方法。 | |
5.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
1.掌握修改文章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学会使用各种修改编辑符号。 2.能对自己的文章从整体、局部,以及语言等方面作精心的修改。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程目标 |
教学基本要求 |
教学建议 |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 |
1.熟练使用工具书,养成借助工具书、注释及有关资料解读文本的习惯。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独立阅读浅 易古诗文,初步把握其基本思想内容。 3.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
1.本模块重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丰富传统文化的积累,促进知、情、意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设定要以课标为依据。围绕探究作品意旨、领悟作品艺术魅力、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来设定教学内容。 3.教材处理要符合文本特点。诗歌鉴赏要注意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散文鉴赏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形象性、逻辑性和抒情性。 4.学法指导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朗读背诵,披文入情,联想想象,体会感悟,质疑探究,迁移拓展,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的设计,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有所丰富与提升。 5.合理制定课时计划,量体裁衣确定教学详略。“赏析指导”和“赏析示例”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用以建构学生知识能力的框架;“自主赏析”部分可以根据学情,借助教材中的“讨论·探究”题,开展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推荐作品”可举一反三,指导学生课外自学,以求巩固提高所学知识能力。 |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
1.探究古代诗歌散文的意旨, 理解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内容价值, 感受文学家的思想精华。 2.鉴赏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效果等。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理解古代散文的形象性,把握其逻辑性和抒情性,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3.用现代观念审视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散文,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 |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1.把握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习朗诵达情、品味语言、联想想象、知人论世等鉴赏方法。 2.体会我国古代诗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比喻、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用典夸张、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 |
4.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
1.背诵教科书所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2.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体裁的特点并能进行分类。 3.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4.随文学习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
1.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 2.积极参加校园文学社团,展示创作成果。
|
《新闻阅读与实践》
课程目标 |
教学基本要求 |
教学建议 |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
1.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2. 能迅速、准确解读新闻文本的内容、筛选和处理文本信息。 3.能就新闻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
1.本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传媒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实际运用的能力。 2.新闻阅读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研读教材中典范的新闻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内容和社会影响,有的还可以了解其采写过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 3.新闻写作教学,应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写作中引导学生以学校、社区生活为对象,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取素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注重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写作实践部分可以分解到阅读章节之后。 5.新闻的格式特征、体裁知识可在阅读中指导学生作基本的了解,在写作中进一步巩固运用。也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学之前对整本书的框架和概貌作大致了解,从而将几个单元的知识综合运用在阅读、写作中,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 |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
1.了解新闻的要素、特点、传播载体。 2.了解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的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 3.体会各种新闻体裁的语言特色。 | |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
1. 广泛搜集新闻资料,能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 2.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能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特点行文。 3.尝试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的写作。关注进而评价写作效果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程目标 |
教学基本要求 |
教学建议 |
1.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
1.能通过查找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了解经典论著的相关背景和作者情况。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初步把握其基本思想内容。 3.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
1.本模块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进的脉络及框架,了解儒释道、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文化经典代表著作的基本内涵,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探究能力。 2.教学当以“经典原文”的阅读为中心。重在领会精神,抓住思想核心,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及材料进行讨论,不要脱离文本做天马行空式的讨论与探究,不必面面俱到。 3.要充分发挥教材“单元题解”“阅读指南”的导引作用。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互相探讨,必要时教师应作适当的讲解。 4.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更好地体会经典篇章的深刻内涵以及文质兼美、逻辑谨严、琅琅上口的特点,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阅读能力。 5. 注重积累。包括经典文化知识和文言词语的积累。 6.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相关读物”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视野”的教学,宜辅以多样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专题研究,辩论会,报告会,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小论文、学习心得、读书随笔等,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思考经典本身的现代意义。 |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
1.整体了解教材所选论著的基本内容。 2.细读教材提供的章节,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 |
3.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1. 较为系统地接触中国文化经典论著,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进的脉络,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及古人的现实处境,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以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化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中寻找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
4.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
1.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有侧重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总结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 | |
5.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
1.联系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参考有关论著,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 3.撰写读书心得和小论文,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
《外国小说欣赏》
课程目标 |
教学基本要求 |
教学建议 |
1.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
1.领悟教材选文的审美价值,从中吸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 2.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
1.本模块重点使学生感知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关于外国小说的一些创作方法和知名流派,从而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2.理解教材体例、内容和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思考与实践”的教学指导作用,以此组织学生开展读、写活动。 3.作品阅读分详读和略读两类,详读的作品应指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领会作品内容主旨,把握人物性格,鉴赏其艺术特色;略读的作品,主要用来加深对“话题”知识、创作方法和知名流派的理解,同时提高略读、浏览作品的能力。 4.“话题”知识的教学,要结合作品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层次,作适当的解析,继而通过写作练习加以巩固、升华,让他们在阅读、写作中完成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避免死记硬背。 5.有侧重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针对学生的兴趣,对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对不同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
2.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
1.有感情地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领悟并传达作品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 |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小说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
1.了解小说“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基本元素,感知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2.初步了解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关于外国小说的一些创作方法和知名流派。 | |
4.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相互交流。学写小说,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
1.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2.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小说创作。在创作中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3.争取在校园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 |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
1.开展小说研究性学习,对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2.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对不同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
(三)评价建议
普通高中选修模块评价宜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对待选修模块学习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阶段性知识与能力的测试等。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或其它形式。过程性评价可占该模块综合评价的30%。
终结性评价主要指该模块修习结束后,由学校或者年级举行的全面、系统的知识与能力的考试考核。该考试的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对必选模块“教学基本要求”的达标情况。终结性评价可占该模块综合评价的70%。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相加就是学生该模块学习的综合评价结果。该结果必须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