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健康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园地>心里健康

调适心理 挑战2008高考

来源: 日期:2008-04-28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现在,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此时,对高三的同学进行及时的心理教育,让他们在这最关键的时期增强必胜信心,力争考上理想的大学,显然是必要的。
  为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把心态放平,不能强迫自己必须成功。其实,当我们做某件事情,有时期望值太高,恐怕反而会不利于目的的实现。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有时“失败”也是“合理”的、必然的。就考试而言,能否取得好成绩,影响因素很多---诸如命题的难、易,考试时的心情、身体的健康情况以及阅卷者水平等等,不是单纯的你“想好”就能好的,如果强迫自己仅仅追求一个“好结果”,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规律的表现。同时,对此如果“看不开”,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强化结果带来的“负效应”。
  相反,如果学生能对“考试”有比较科学的理解---仅仅是一次并非绝对完美的“选拔”,自己的全部能力以及将来的前程,当然不能仅仅由此来决定。
  其实,成功和失败是相互转化的,高考的“失利”说不定就是另一个成功的开始!只要我们善于对待自己、挖掘自己。因为没取得大学文凭而取得成功的事例也是随处可寻的,仅世界前十名富翁中就有首富比尔·盖茨、艾里森(学生时都没拿到大学文凭)等三四位。相反,如果不善于对待自己、挖掘自己,就是考上大学,也未必能做出惊人的事业。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要拿考上“名牌”大学作为衡量自己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又为什么不敢对自己说考不上,又如何?
再次,要引导学生真正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便指导学生走好事关自己一生的关键一段。学生的行为时刻都受一定的“价值观”影响,而不同的价值观其作用又是不同的。积极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会像“指南针”一样时刻帮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
  就高考来讲,它虽然对人生有较大的影响,可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尤其是国家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建设者,而不是仅仅“会考试”的人。同时,还要看到影响我们并使我们烦心的往往是我们太“在意”自己了。
  就高考而言,压力过大的人往往过分看重自己的考试“失利”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损失,这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评价标准”,进而使其行为偏颇就在所难免了。所以,说到底,需要对学生加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也是正确备考的重要条件。(雷文 解心教室编辑)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